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質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,氟利昂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,其化學性質穩定,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,被當作制冷劑、發泡劑和清洗劑,廣泛用于家用電器、泡沫塑料、日用化學品、汽車、消防器材等領域。特別是空調產品,其制冷不可或缺的氟制冷劑,會在無形中產生破壞臭氧層的元兇-氟利昂。

不斷破壞臭氧分子
80年代后期,氟利昂的生產達到了高峰,產量達到了144萬噸。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,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00萬噸。由于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,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氣層中,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流層,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層。在對流層相當穩定的氟利昂,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后,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,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,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,含氯的氟利昂分子會離解出氯原子(稱為“自由基”),不斷破壞臭氧分子?茖W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。
自由基的產生 氟利昂對臭氧有何危害?
產生“溫室效應”
氟利昂在大氣中濃度的增加的另一個危害是“溫室效應”,本來地球表面的溫室效應的典型來源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但大多氟利昂也有類似的特性,而且它的溫室效應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數千倍。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上升,引起全球性氣候反常。如果地球表面溫度升高的速度繼續發展,科學家們預測:到2050年,全球溫度將上升2-4攝氏度,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,導致海平面上升,使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淹沒于海水之中,其中包括國際大城市:紐約,上海,東京和悉尼。 |